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座
(一)
课程名称:“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——昆曲艺术赏析”系列:大美昆曲
主讲人及简介:杨守松,男,国家一级作家,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,曾任昆山市文联主席。其著作《大美昆曲》入选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《昆曲之路》获江苏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和紫金山文学奖,还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个人文艺大奖、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、《人民文学》

(二)
课程名称: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发展——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
主讲人及简介:方李莉,女,江西人,1956年生于贵州省六盘水市。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研究员,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。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,北京市人民代表以及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委员。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:《新工艺文化论—人类造物观念大趋势》(清华大学出版社,1995年)、《传统与变迁—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》(江西人民出版社,2000年)、《飘逝的古镇——瓷城旧话》(群言出版社,2001年)、《景德镇民窑》(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3年)、《费孝通万年思想录》(岳麓书社,2006年)、《遗产,实践与经验》(云南教育出版社,2008年)。

(三)
课程名称:《三国演义》与中国地理
主讲人及简介:马伯庸,男,著名作家,作品《寂静之城》于2005年获国内科幻文学最高奖项“银河奖”,《风雨<洛神赋>》获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。

(四)
课程名称:《三言二拍》金钱观的解读
主讲人及简介:陈惠琴,女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文学博士。主要研究方向:中国古代小说史和明清小说。专著有《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》《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》等。

(五)
课程名称:昆剧丑行表演艺术——至美的昆丑
主讲人及简介:李鸿良,男,著名昆剧丑角演员、江苏省昆剧院院长、国家一级演员;孔爱萍,女,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,工闺门旦。曾获第24届中国戏剧“梅花奖”,首届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“兰花最佳表演奖”,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颁发的“促进昆曲艺术奖”。

(六)
课程名称: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与莎剧的汉译
主讲人及简介:成员、英国语文学会理事会理事、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、《孔子学院》英文审订、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副主编、《当代语言学》编委、《外语与外语教学》编委、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编委、《英语世界》编委、《中国外语》编委、《英语学习》编委/顾问等。

(七)
课程名称:穷情极态——漫谈元杂剧的丰富内容
主讲人及简介:郭英德,男,1954年10月生,福建泉州人,文学博士。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国家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。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古典文献学、中国古代戏曲、中国文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。主要著作有《明清文人传奇研究》、《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》、《明清传奇史》、《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》、《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》、《明清文学史讲演录》、《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》、《建构与反思——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思辨录》、《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神》、《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》等。

(八)
课程名称:传统审美在戏曲中的表现
主讲人及简介:张尧,男,中国戏曲学院教授,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——京剧剧目主讲人之一,国家级特色专业点——京剧表演团队主要成员;主工京剧小生行当,主要研究方向为戏曲表演理论与创作、戏曲教育、戏曲美学等;先后主持多项北京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如“京剧表演教学研究”、“戏曲多剧种表演教学研究”等。

(九)
课程名称:中国水墨画的现代变革与发展
主讲人及简介:陈池瑜,原名陈嗣瑜。男,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美术学博士生导师、艺术学博士后合作导师。《清华艺术学丛书》主编、清华大学《艺术与科学》杂志副主编、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、教育部美术学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出版专著有《现代艺术学导论》、《中国现代美术学史》、《美术评论集》、《艺术文章写作技巧》等。

(十)
课程名称:穿在身上的历史坐标——中国古代服饰文化
主讲人及简介:谢大勇,男,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副研究员,《中华大典艺术卷服饰分典》副主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