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29日 星期一
 姚安县图书馆开馆时间:上午8:00~11:30;下午2:30~5:30;晚上:6:00~9:30;周一上午政治业务学习,下午2:30开馆,全年365天天天开馆,双休日、节假日照常服务。
搜索类型
关 键 字
馆藏图书搜索  
文献类别
搜索类型
关 键 字
馆藏图书搜索  
关 键 字
站内信息搜索  
      当前位置: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本馆动态 >> 姚安县图书馆春节文化活动「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」春节 一起过个传统年
    姚安县图书馆春节文化活动「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」春节 一起过个传统年    
[ 日期:2021/2/8 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2471 评论:0 ]

春节,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。关于春节,我们有说不完的话,诉不尽的情愫,那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,我们都应该一一传递下去,这是对历史的敬重,也是对未来的展望。

莫使年俗空醉酒,堪将传统总留心。本书单为您带来一系列与传统年俗有关的书籍,祝您过个传统年。

 

「一网读尽 主题书单」 

 01
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良好家风,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根基。

清代朱柏庐先生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家训,叫做《朱子家训》,全文一共六百三十四个字,两两对仗,在当时算是一本启蒙读物。但你可别小瞧了这样一本小册子,它里面的内容绝对是妥妥的“干货”。《朱子家训》里面讲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,从卫生到教育,从饮食到孝道,每一项它都列出了详细的“操作指南”。

我们就拿“勤俭持家”这个例子来说,《朱子家训》的第二句就告诫我们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自奉必须俭约,宴客切勿流连。”

勤俭,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良好品质,一个家庭想要拥有长远的幸福和安定,勤俭节约总是不会错的。在古时候的中原地区,还有这样一个关于勤俭的故事。据说那时候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农民,名叫吴成,他一生辛勤耕作,日子过得十分美满。临终的时候,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床前,将一块写着“勤俭”的匾额给了他们,吴成反复叮嘱儿子们,这两个字是人一生最宝贵的品质,想要生活幸福圆满,就必须将这两个字时刻铭记在心。

两个儿子一看,这个写着“勤俭”的匾额如此重要,谁也不愿意撒手,最后两人决定,把这个匾额拦腰砍断,一人一半,就这样,哥哥拿到了一个“勤”字,弟弟拿到了一个“俭”字,兄弟两人都按照自家匾额上的训导来过日子。

 

 02

老礼儿不是法律,有时候却比法律重要;老礼儿不是道德教义,但比教义更普及。

我们经常自称“礼仪之邦”,只要与人打交道,就离不开老礼。要是有人觉得老礼不用较真,不仅会闹笑话,还容易误人子弟。

在现代社会生活里,到底应该注意哪些必要的礼仪呢?

作者刘一达从咱们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出发,在传统“老礼儿”中取精华去糟粕,整理写成了这本《中国人的老礼儿》,我们跟随作者,一起来看看吧!

这天,老刘在参加一场婚宴的时候,竟然偶遇了小二十年没见的老邻居,张志宽。老张告诉老刘,他几年前也从原来他们一起住的地方搬走了,父母退休在家,身体挺好,爱去公园遛弯,一家人常念叨起老刘。

聊着聊着,老张就邀请老刘过几天去家里做客,老刘应下后,两人就告了别。这时,老刘身边的一个小辈问老刘,老张真的会请他去家里做客吗?

毕竟现在很多应酬场合里,“请人吃饭”和“请人做客”,那只是客套话,潜台词就是“后会无期”。老刘笑了笑说,他了解老张,老张说到做到。果然,两天后,老刘接到了老张的电话,请老刘晚上去家里做客,老街坊叙叙旧。

老刘想了想,回话说,行,不如明天晚上我再过来吧,要带一个家里的小辈来,让她了解一下中国人的老礼儿。

……

 

 03

不论时代发生多么大的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么大的变化,我们都要注重家庭建设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。
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,家风是一个家庭,一个民族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,只有传承优良的家风,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。王兆鹏和郭红欣共同编撰的这本《家风诗词》,就为我们讲述了那些与家风有关的经典诗词。

在《礼记·大学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

意思是说,一个想要弘扬大道的人,必须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想要治理好国家,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就先得修养自身的品性。

简单一点来说,一个人想要做大事,就必须从自身做起,自我规诫和自我教育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。

在中国家庭中,我们都很看重这种自我修养。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做《闲坐看书贻诸少年》,诗中说:“劝君少干名,名为锢身锁。劝君少求利,利是焚身火。我心知已久,吾道无不可。所以雀罗门,不能寂寞我。”

这首诗是说希望家中子弟不要追名逐利,因为过于贪恋物质和名利会招致深重的灾难。名是禁锢自身的枷锁,利是焚毁自身的邪火,作者还告诉年轻人说,自己很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,所以即使现在门可罗雀,也不会因此感到寂寞、失落。这首诗是一首很典型的勉励诗,作者劝导年轻人要修身养性,廉洁处世,不要成为追逐名利之徒,这种劝诫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好的警示作用。

……

 

 04

过去和现在的春节,在中国人身上刻下痕迹。生活在变,习俗也在变,通晓这些变化,我们能知道,过去的我们从哪里走来,未来的我们将要去何处。新年伊始,希望大家带着祝福,经历一个精彩的春夏秋冬。

在老舍先生的记忆里,北京的春节,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。"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",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。可是,人们并不因为寒冷,而减少过年的热情。

过去的北京,每逢腊八,人家里,寺观里,都熬腊八粥。腊八粥,是用各种的米,各种的豆,各种的干果,熬成的。于农民来说,看到腊八粥,倒有一种骄傲。这不是粥,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。

老北京的街上,腊月最先欢呼雀跃的,无疑是孩子。在有皇帝的时候,学童们到腊月十九就不上学了,放年假,足足有一个月。他们早就想好了,街上一出现杂拌儿,就去买,这算是第一件和过年相关的事情。

杂拌儿是一种小吃,是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合成的,有两种,普通的带皮,高级的没有皮。打个比方,普通的,用带皮的榛子,高级的,则用榛瓤儿。

苦学了一年的孩子,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,即使没有饺子吃,也必须买杂拌儿。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,特别是男孩子。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,比如风筝、空竹、口琴、年画儿等等。

儿童们忙乱,大人们也紧张。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,以及给孩子赶做新鞋新衣,忙得不可开交。对,那时候小孩子的衣服,穷家的自己做,富点儿的才请得起裁缝做衣服。

……

 

 05

教育的本质,是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。

年夜饭大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道晚餐了——它既展示了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,又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美食的定义。那么,就让我们跟随着这本《舌尖上的新年》,一起走进中国人的年夜饭吧。

中国人几乎都吃过饺子——尤其是北方,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会包饺子。饺子谐音为“交子”,有新旧年在子时交接的意思,代表好运绵延。

虽然现在生活富足了,但饺子这道流传千年的美食,仍然寄托着许多北方游子的思乡之情。

在南方,尤其是农村,类似饺子的春节饮食符号,应该是年糕和糍粑。温州作家林斤澜曾说:“南方人定居北方几十年,连孩子也拉扯成人了,还有过年都不包饺子的,我家就是其中之一。可是我家有一样——年夜饭头一道‘摆当中’的,必是炒年糕。”

年糕用糯米和水蒸成,可存放十天半月,吃法多样——可烤,可蒸,可煮,可炸,可炒。年糕软嫩无比,有“年年高”的美好寓意,春节时吃,非常应景。

……

 

 06

莫使年俗空醉酒,堪将传统总留心。轻阅读,重趣味,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作为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,我们对中国的节日应该都不陌生,但随着这些年来异国文化的输入,外加商家的借机宣传促销,我们会发现,很多国外的节日,比如圣诞节、情人节,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,甚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。

这里倒不是责怪国人“崇洋媚外”,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弘扬,确实缺少力度。比如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,但为什么要吃粽子?吃粽子有什么讲究?大概没多少人能说清楚。我们从小就在过传统节日,可说白了,我们所说的过节,其实大多是奔着那一两天假去过的,过得是糊里糊涂、懵懵懂懂。

所以,著名文化学者孙丹林先生编写的这本《传统节日的故事》,越发显得有意义,书中讲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,内容详尽、通俗易懂,我在这里选取了即将到来的春节为大家讲解,希望大家在听后,能了解我们究竟在庆祝什么,该如何庆祝。

在民间,传统意义上的春节,其实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,可以称得上是春节的开幕式。腊月也就是农历的12月,在古时候,“腊”字含有新旧交替的意思,它经常被用来描述一年到头了,要通过祭祀的形式向神灵和祖先报功,同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,无灾无祸,这就是“腊祭”。

……

 

07

家风?一个听起来虚无缥缈的概念,是如何屡次帮助一个家庭摆脱困境的呢?

在小说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里,有这么一句名言: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。”怎么才算是“幸福的家庭”呢?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,但是我想,幸福的家里应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,听话懂事的小孩子,当然啦,还不能少了家人之间彼此扶持的温暖和真情。

其实,我们稍微仔细观察一下,就会发现,家庭里所有的美好,似乎都不能离开一种无形的影响力。

那就是家风。家风就像是家的灵魂,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,经久不衰,又历久弥新。

《一诺的家风》这本书的主人公唐一诺,生长在一个有着温厚家风的家庭里。小小的他知道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,所以就想着自己也出去工作赚钱,支付乒乓球培训班的培训费;在爸爸妈妈的工作中,他也出了一把力.

此外,一诺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候,一点儿都不斤斤计较,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人,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。就像他的名字“一诺”一样,“千金一诺”是他最重要的做事原则。

“凡出言,信为先。”《弟子规》中的这句话影响着一诺,虽然他年龄不大,但却懂得这个大智慧。

……

 

莫使年俗空醉酒,堪将传统总留心。—— 《传统节日的故事》

 

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

 
图片显示:   点击小图标可放大显示图片!
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点击显示大图! 
  上一篇文章: 【线上展播预告】“姚安春节七天乐、非遗陪您过大年”2021年姚安县春节精品节目线上展演即将开启
  下一篇文章: 姚安县图书馆春节文化活动/2021 “赏春意 品书香 暖万家” 百场精品公开课(第二期)